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际 >>  正文

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

发稿时间:2018-08-10 13:42:0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任平 中国青年网

d25cc476279a4e3094e99358a94bdfd1.jpeg

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国内外舆论对白宫的谴责一直不断,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网上流布。一种是把责任归咎于中国,说是“中国在战略上‘过分自信和高调’,招致了美国的组合拳”;一种是批评中国不该反击,说是“及早妥协让步,贸易战就不会愈演愈烈”。言下之意,只要中国服软,美国就会“高抬贵手”,中美“贸易战”也就不会打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

 贸易战这件事,即便从中美关系的逻辑考量,也需要一些更宽广的历史视野。

当年,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美国发动“冷战”,“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打压和遏制,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美国自诩赢得了“历史的终结”。上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的日本,很快成为美国的“心病”。尽管那时的日本对美国亦步亦趋,社会制度也由美国设计,美国依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颁布“自愿出口限制”项目,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最终让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可见对华贸易战,绝非一些人“高调招敌”“意识形态”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所能解释的。设置对手一直是美国为确保自身强势的战略惯性——自1894年美国GDP世界第一以来,在美国的“战略词典”里,哪个国家的实力全球第二,哪个国家威胁到美国地位,哪个国家就是美国最重要的对手,美国就一定要遏制这个国家。

有人曾总结,在美国国际交往逻辑里,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之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要千方百计地遏制住对手的成长。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概莫能外。

微信图片_20180809180718.jpg

无论中国怎么做,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危及到了美国第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的60%,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还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进入井喷期,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工业能力,创新科技水平正快速追赶美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对世界其他国家也充满吸引力……自鸦片战争以后,经过100多年努力,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观察中美贸易摩擦必须清楚的基础性事实。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调”就能隐藏的,就像一头大象不可能隐身于小树之后。

尽管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也一再重申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以美国一以贯之的逻辑,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更何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力均远大于历史上的苏联与日本”, 成了美国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对于这样的“对手”,美国必然会采取两种手段,一是以对手来激励自己,争取民众对“美国再次强大”的政治支持;二是在各个层面遏制对手的超越。

白宫前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曾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战。25或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而如果我们陷入其中,霸主将是他们。”班农这句话,真正的价值是他对中美经济博弈格局及其未来发展前途的判断,以及美国政府为改变这一历史趋势所做的历史选择。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就会明白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来自美国的一切挑衅和压力,都是美国统治阶层一直遵循的逻辑使然。

正是这种将霸权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基础的观念,导致了白宫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错误判断、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错误判断。许多人都关注到,早在去年12月,白宫发布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称中国是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意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

原标题: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
责任编辑:刘利影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