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国际 >>  正文

不确定性笼罩英国"脱欧"

发稿时间:2017-06-26 11:19:52 来源: 瞭望 中国青年网

  6月19日,英国与欧盟在布鲁塞尔就英国脱离欧盟举行首次正式谈判。鉴于当前形势,英国没有推迟谈判多少有些意外。一周多前,保守党在自己策划提前举行的大选中痛失议会绝对多数,造成难以预测的复杂后果。此外,选举前接连两起恐怖袭击的调查还在进行,伦敦住宅楼又起大火造成多人死伤。这一事件涉及英国低收入群体保障、政府不作为等问题,再次戳到英国痛点。

  谈判前这种喧嚣和不安的气氛,正是英国“脱欧”面临巨大现实困境的表现。距离2016年公投已有一年时间,“脱欧”不仅没有变得更清晰,反而随着政局变动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去年“脱欧”公投后,英国政治快速变动,带着“脱欧”标签的梅政府走马上任。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梅政府迟迟没有公布“脱欧”具体方案。单一市场成员身份、移民管控权等问题之间的矛盾和取舍,一直是国内舆论争论的焦点。关于“软脱欧”还是“硬脱欧”方案的猜测甚嚣尘上。直到今年1月,梅首相公布了英国“脱欧”的目标,第一次明确英国要脱离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基本上选择“硬脱欧”的模式。

  此方案一出即遭到亲欧派挞伐。不少人指责梅已被党内“强硬反欧派”绑架,不顾经济利益,为了脱欧而脱欧。但这些反对声音并未在实质上影响梅履行“脱欧”的节奏,启动“脱欧”程序的“脱欧”法案在下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梅政府履行公投决议权威无人挑战,关于脱欧内涵的巨大分歧也被“脱欧就是脱欧”这些内涵不清的口号所掩盖。

  然而,这一脆弱局面被提前大选所打破。今年4月,梅突然宣布提前大选,背后的政治考量是利用工党的虚弱局面,在议会夺取更多席位。一是树立自己党内威信,二是为自己多争取两年执政时间,三是在下院扫除障碍,更顺利地履行自己版本的“脱欧”计划。令保守党始料未及的是,提前大选成为巨大政治误判。保守党虽仍是第一大党却失掉议会绝对多数,不得不寻求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支持,勉强维持少数政府。主流媒体眼中“毫无希望”的工党领袖科尔宾因为打出反紧缩、强调社会公正的口号而引起极大社会共鸣,工党比2015年大选增加30席,势力显著上升。

  这一结果使得“脱欧”计划的不确定性陡增。梅的党魁地位及保守党政府稳定均面临风险。提前大选受挫极大损害了梅的政治威信,目前虽勉强维持领导地位,被罢黜的风险却未能解除。保守党向民主统一党寻求“支援和信心”的合作形式并不稳定,而工党受到大选结果的极大鼓舞,科尔宾可能联合其他党派,对保守党发起挑战。目前的一些民调也显示,一旦政府解散、重新大选,工党有可能赢得大选。“脱欧”谈判这样的国际谈判最忌讳政府不稳。英国政局的不确定性不仅损害谈判的底气,一旦真发生政府变更,谈判团队、谈判立场全都要推倒重来。相比欧盟的泰然自若、准备充分,现在的英国只能说是强装镇定。

  与此同时,大选也将“脱欧”的巨大裂痕再次撕开。大选使关于“脱欧”目标和内涵的讨论重新开始。保守党大选失利被解读为“硬脱欧”方案及梅试图强势主导的姿态未获民众授权,“软脱欧”、“开放脱欧”甚至“逆转脱欧”的声音都通过大选得到释放。大选后的议会构成已让硬脱欧“胎死腹中”。在工党、自民党、苏格兰民族党的一致反对下,梅原版本的“脱欧”方案根本无法在下院通过。抛弃“硬脱欧”,英国也难就替代方案达成共识。

  目前看,尽管“脱欧”强硬派仍稳居要职,但保守党内亲欧派、务实“脱欧”派的声音已经大涨。财政大臣哈蒙德近日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演讲时就强调,“脱欧”要将英国“繁荣和就业置于首位”。大选中表现抢眼、保江山有功的苏格兰保守党提出的“开放脱欧”的观点也与强硬“脱欧”派格格不入。

  反观工党内部,关于“脱欧”的分歧一点不比保守党小。考虑到工党选民的“脱欧”倾向以及党内的分歧,工党一直模糊处理其“脱欧”目标,其竞选宣言只谈及“保留单一市场的好处”,对具体主张避而不谈。近日有迹象表明,工党内部有很大势力推动其立场向保留单一市场身份这一巨大突破靠近。但考虑到这一转变的重大及科尔宾本人对欧盟不亲近的立场,工党离正式接受这一立场仍有较远距离。

  可见,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都无法拿出代表全党更别提全国共识的“脱欧”方案。根本原因是公投中48%的留欧选票背后的力量完全没有消失,主导“脱欧”进程的保守党政府也未做出任何努力寻找共识。梅首相试图以力排众议、强制推行的手段保证“脱欧”效率,但这种方式似乎并不适合处理“脱欧”这一有巨大争议和分歧且将直接影响英国国运、国民福祉的重大问题。

  说到底,“脱欧”的起因是政客们为消解党内矛盾、转移民众不满而策划的。疑欧传统、不满欧盟做派、尊崇议会主权的理由背后,驱动这一政治事件成型的却是政客个人政治私欲和意识形态怂恿。对选民来说,这只是一场巨大的抗议投票。只是投票发生在公投而不是大选,无法通过定期换届选举重新思考和选择。从一开始就充满不确定性的英国“脱欧”,未来注定将更加艰难。□

  (张蓓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