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记者手记:那个我曾经去过的马里

发稿时间:2016-06-09 18:06:47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新华社长春6月9日电 题:记者手记:那个我曾经去过的马里

  新华社记者黎云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马里,就住在这个营地,一间简陋但干净的集装箱房里。离开的时候,我把一盒茶叶,和半卷没用完的卫生纸,留给了隔壁的兄弟。我知道,这个地方太艰难。

  路过中国维和医院,我看到在医院的门口,单单独独放了一个集装箱,显得很冷清的样子,就问加奥营地的哨兵:门口的这个涂着UN标志的集装箱,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孤零零地放在中国医院的门口?

  哨兵略带伤感地说:这是带有冷藏功能的停尸间。

  在常年45摄氏度高温的加奥,我不寒而栗。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个孤单的停尸间,并祈祷:希望这扇死亡之门,永远不会开启。

  但事实上,这扇门在接下来的一年间不断地被打开。死亡的数字不断地增长,中国维和医生不停地被派往更北边的基达尔或更远的地方,把客死在他乡的友军维和官兵接回营地,收殓好。

  每一次打开,中国维和医院都要举行一个简单而肃穆的仪式,为这些肤色不同的蓝盔战友送行,其场面令人潸然泪下。在马里,付出生命代价的国家已经超过了10个。

  客观地比较,加奥的这个营地,是我去过的所有联合国维和营地中,最危险的一个。这种危险主要体现有三:

  一是营地本身的地理位置处于冲突各方的中间地带。加奥位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南缘,首都巴马科通往北部战乱地区的唯一公路穿城而过,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战略要地,多派武装反复争夺,内战中数次易手。后来,联合国把维和部队部署到了这里,试图起到隔离的作用。

  二是马里当地的安全局势相当混乱。尤其是加奥以北地区,10条枪以上的武装派别有100多支,已经不是正反力量的交锋,而是多方的冲突不断。即便是高度戒备的首都巴马科,去年在丽笙酒店也出现了人质劫持事件,造成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伤亡。

  三是针对联合国的有预谋袭击比例很大。一有不满,各派武装就拿联合国维和力量下手制造国际影响。联合国在马里的维和行动不满三年,伤亡的维和军人和文职人员已经过百。这个比例在目前联合国正在开展的所有的维和行动中,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维和部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履行着祖国和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中国的警卫在这里守卫司令部,中国的工兵在这里修建营地和工事,中国的医生在这里救死扶伤。

  听闻枪炮声,或者看到弹着点腾起的黑烟,在加奥真是一件不稀罕的事情。法国人的支奴干直升机在天上转圈,公路上稍微看到一点新鲜的浮土,就要下车检查,防止埋了地雷。到达指定地点,装甲车和士兵就呈战斗队行散开,丝毫不敢大意。

  单纯从实战化的角度来说,参加维和行动对中国步兵的实战化意识是一种检验。在这里,敌人是真的,开枪也是真的。

  为了防止可能的袭击,在加奥没有大的集会,最多是以班为单位列队点名,防止敌对武装的突然袭击时人员过于集中造成大面积伤亡。再热的天,也都是按照联合国要求着装,防弹衣服、头盔和压满子弹的枪。

  但不幸和痛苦仍然不被阻挡。6月1日,再一次写下了中国维和行动的悲伤。

  申亮亮和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刚刚完成轮换交接不足一个星期。申亮亮,是为了人类最底线的生存与和平,才倒在了异国他乡。

  申亮亮并不是维和牺牲第一人。在柬埔寨磅湛省的斯昆镇,一座中国维和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那里。1993年5月21日晚,中国维和部队营地突遭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火力袭击,陈知国和余仕利壮烈牺牲。

  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空袭,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所在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袭,杜照宇壮烈牺牲。

  联合国主持维和行动70年,倒下的人员超过了3400人。此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维和军人,已经有10人因为袭击、传染病、车祸或意外永别人间。

  而这一次,马里,又要留下我们的兄弟。虽然我们在那里,帮助了那么多穷人和孩子,却仍然没有阻挡住邪恶的力量。

  可是,这样的袭击又真的能阻挡2400多名中国维和军人为和平而来吗?

  今天,倒下的申亮亮被接回自己的祖国;他的战友,仍然坚守在马里的加奥。恐怖主义吓唬不了人,更吓唬不了中国维和军人。强大起来的中国,只会更多地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去,用行动乃至生命,向世界诠释:我们是一支爱好和平的力量!

原标题:记者手记:那个我曾经去过的马里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