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三问布鲁塞尔爆炸案
马骁
当地时间22日上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和欧盟总部大楼附近的一个地铁站先后发生爆炸袭击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袭击者之所以挑选“欧洲首都”布鲁塞尔作为袭击目标,目的除了制造恐怖,还有煽动排外情绪、助长极右翼势力的用心。
【为什么是机场和地铁站?】
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说,这次袭击发生在机场和地铁站,都是交通枢纽,这些地方客流量大,安保压力大,更容易给恐怖分子以可趁之机。
李伟分析说,机场袭击案发生在美联航的值机柜台附近,这一方面说明袭击者有仇美心态,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在机场安保重视航空器安检而疏漏地面安检的问题。
根据李伟观察,相比美国,欧洲反恐投入不足,特别是像比利时等一直没有发生过严重恐怖袭击事件的国家,问题更加严重。
李伟说:“美国侦破的恐袭图谋不在少数,但袭击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远低于欧洲,这一方面与地缘因素有关,欧洲毗邻中东和北非,美国却远隔重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在反恐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欧洲,包括资金、人员和安保措施等。”
【为什么是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也是西欧交通枢纽。5天前,巴黎恐怖袭击主要嫌疑人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及其2名同伙在此被捕。
李伟说:“正因为布鲁塞尔的地位如此重要,在这里发动袭击极具象征意义,恐怖分子才选择在这里动手,以达到制造恐怖的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研究员赵晨说,布鲁塞尔是国际重要航空港,在欧洲高铁“欧洲之星”干线上连接巴黎和伦敦,再加上比利时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都是申根国,彼此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这也便于恐怖分子流窜。
【为什么又是欧洲?】
赵晨认为,欧洲国家一直担心出现“土生土长”的极端分子,而此前欧洲发生的数起袭击事件表明,袭击者的确有欧洲公民,按照欧洲人的说法,这好比“楼上第二只靴子终于掉下来了”。
李伟说:“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一次次的袭击,袭击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制造惨重死伤,散布恐怖,一方面给政府造成压力,改变其反恐政策,另一方面激化民众矛盾,煽动排外情绪,助长右翼势力,进而促使欧洲本土的极端分子投入极端组织的怀抱。”
赵晨认为,由于欧盟申根国之间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反恐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欧洲国家必须协同合作,从整体上加强反恐投入和措施,包括情报搜集和共享、反恐警力培训,打击黑市和管控枪支,以此来打击恐怖主义。
赵晨提醒,除了通力合作,加强反恐措施,欧洲国家还要格外注意社会氛围的变化,尤其要警惕排外等右翼思潮的抬头,此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发生了打砸难民营的情况,但这反而会刺激产生更多的极端分子。
李伟说,如果将恐袭频繁发生归咎于难民,那才正中恐怖分子下怀。(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