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资本流出≠外资“逃亡”

发稿时间:2016-02-22 07:13:07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外企撤资、外汇储备下降、资本流出、经济增速放缓,有舆论凭几项数据就悲观地推测: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下降,外资正在大规模逃亡中国。

  对此,商务部长高虎城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引资规模比“十一五”增长30%,不存在外资“撤离潮”。专家指出,近年来,有些低端制造业外资企业撤资,但流入中国的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外资却有增无减。“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开放,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未来,中国仍是外资投资的价值“洼地”。

  “外资撤离潮”并不存在

  根据一些现象妄下定论,既非科学态度,又更易误导市场,外资问题就是如此。“外资撤离潮?首先我不同意这个提法,而且这种现象也并不存在。如果出现外资撤离潮,两组数字会出现问题。”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分析说,首先当年引入的外资会下降,但是2014年和2015年我们的外资都是在增长;其次看总量是不是会减少。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吸收外资存量达1.6万亿,存量是按比例和当年的增长同时算,这时候我们说外资撤离潮不存在。”

  从数据上看,2015年,中国吸收外资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1月全国利用外资数据是大量流入、正增长,“说资金出逃,这不一定站得住脚。”

  从内因上分析,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2015年出现的资本流出主要是境内银行和企业等主动增持对外资产,并偿还以往的对外融资,与通常所说的外资撤离有着本质区别。

  业内人士都知道,我国外资以直接投资为主,不是随便能流出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与其他国家对外负债主要是短期股票和债券投资不同,我国主要以来华直接投资为主,具有长期经营、稳定性强的特点,没法“说走就走”。这样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了我国涉外经济的稳定性,有能力抵御大的冲击。

  外企也面临转型升级

  不容否定,目前的确有些外资撤离了中国。专家指出,这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一些低端制造业外资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转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服务性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外资则加快了流入中国的速度。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其胜认为,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外资企业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型和调整。撤出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本身就是我国要调整和压缩的对象,因此这些外资的撤离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外企将与国内企业一样,必须面对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新挑战。“在中国赚钱不容易”,无论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和创新的问题。高虎城说,“比如,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甚至向周边国家转移。这是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外企正在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整发展战略,外资产业链正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态势。统计显示,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2001年的24%,提高至2015年的61.1%;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但结构逐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商投资占比近1/4。

  有进有出是客观规律

  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外资进出中国将成为一种常态,某些舆论不必对一时的变化大惊小怪。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外资有进有出,总体上来说是平衡的,甚至是来的多于走的。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外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吸收外资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在4个方面为跨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一是国内消费快速增长;二是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三是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新能源需求。

  “预计接下来外资在制造业、服务业的进入会有明显增长,而自贸试验区的扩大开放效应也会进一步对全国吸收外资起到带动作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霍建国表示。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影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拟。该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强调,很多美国企业仍继续选择投资中国,这是因为他们看重中国市场,想要更加接近客户。因此,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及重要性,不太可能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现象。(罗 兰)

原标题:资本流出≠外资“逃亡”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