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镜鉴】一位不受白宫欢迎的“邻居”,走了

发稿时间:2016-02-04 09:43:17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镜鉴的话

  她叫康妮,与白宫为邻35年,总统邻居换了5位,她也获得“美国历史上政治抗议最长时间者”“反核奶奶”“示威钉子户”等称谓。人们尽可以对她的诉求方式乃至整个人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但她对世界和平的呼唤终究泛着良知的光泽。今日镜鉴(微信号:jingjianpd),我们来讲讲康妮的故事。

  ▌温宪

  当地时间1月25日,80岁高龄的康妮在位于华盛顿的女性无家可归者收容所辞世。听闻此消息,有人慨叹,也有人窃喜……

冰雪中的康妮。

  康妮在美国是一位具有高知名度却又备受争议的人物。白宫的地址是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自1981年以来的35年间,自称住在“宾夕法尼亚大街1601号”的她一直在白宫对面坚守和平守夜抗议活动。

  作为一直以来“居住”在5位美国总统近旁的“邻居”,康妮此举使她获得了“美国历史上政治抗议最长时间者”“反核奶奶”“示威钉子户”等称谓,但也有人以“愚蠢”“有病”等词汇斥之。

  这个世界其实早就疾病缠身,久远如皇帝身上那件从未穿上的新衣一样,当有人打破沉默突然喊出一句的时候,不少人对于戳破麻木的第一反应竟是很不舒服。

  康妮本名康塞普赛昂·皮奇奥托,从小是孤儿。早年生活的不幸令她对世界的病痛更为敏感。将她抚养长大的祖母过世后,康妮便来到纽约寻梦。然而事与愿违,在工作、婚姻都接连遭到打击后,她又深陷争夺孩子监护权的官司之中。不幸会将一些人压垮,却也会赋予另一些人过人的勇气。

白宫前的康妮。

  从纽约来到华盛顿,“美国梦”的破灭也让康妮渐渐从个人不幸中醒来,走向了为更多人伸张正义之路。1981年,她结识威廉·托马斯,并与其共同发起了白宫反核和平守夜活动。

  寒来暑往30余载,那个多由硬纸板、塑料布搭就的小帐篷渐成华盛顿一景,也是华盛顿警方及相关机构多年来心头一患。尽管遭遇了无数次骚扰、呵斥、拆除与拘捕,康妮仍旧没有放弃执着的坚守,其影响也渐渐扩大。“9·11”事件发生后,康妮及同伴反核、反战、要和平的诉求更是呼应了美国国内反战浪潮,白宫旁“反战守夜人”小帐篷的镜头屡屡在《华氏9·11》中出现并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

帐篷前的康妮。

  自2003年以来,笔者曾多次在白宫旁与康妮交谈。身材瘦小的她在饱经风吹雨打后面色变得紫红、粗糙,口中牙齿几尽脱落,头上戴着假发。她的身边有一个分门别类、覆盖各个语种的资料箱。“你来自中国吗?”在得到了肯定答复后,她举起了用中文写有“世界和平”的标语牌。她说,她为自己的行动牺牲了许多,经受了许多磨难,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望着眼前这位瘦小的女性,再回头望一眼不远处的白宫,总感到一种反讽的意味。尤其是近8年来,入主白宫者虽然曾获诺贝尔和平奖,也曾倡议召开核安全峰会,主张“无核世界”;但实际上,在经历了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美国并非不再动武,只不过方式更加隐蔽。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运用更加频繁,核武库的存货则更为高、精、尖。康妮所呼吁的“无核世界”与白宫所谈论的“无核世界”完全是两回事。至近者至远。这位白宫最近的邻居注定不会成为前者的座上宾。

  多少年来,世界和平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康妮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人们尽可以对她的诉求方式乃至整个人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但她对世界和平的呼唤终究泛着良知的光泽。

  康妮走了,留给世界一只和平鸽。

  本期编辑:小非哥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2月2日21版,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

原标题:【镜鉴】一位不受白宫欢迎的“邻居”,走了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