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1日电(记者余里、易凌)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3》目前正中国热映,片中主人公熊猫“阿宝”以一身功夫继续匡扶正义,并从“神龙大侠”升级为师父。
在“阿宝”的家乡——四川卧龙,科学家们也正在费尽心机,让中国的大熊猫通过野化放归项目训练,成为更适应野外生存的“功夫熊猫”。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里,平均年龄在两岁左右的熊猫宝宝们正在进行着一年一度的野化训练,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来年将放归大自然,开始现实世界中的“武林之路”。
2015年,核桃坪迎来了三只大熊猫幼仔,这是该基地第六批次的野化培训“军团”。2013年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华妍”就是其中之一。专家们为“华妍”设计了两个阶段、为期两年的野化培训课程。
记者看到,第一阶段的野化培训圈位于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内,除自然生长的落叶乔木以及人工栽培常绿针叶树外,还建有人工巢穴和供大熊猫攀爬用的支架,安装了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用以观察记录大熊猫的行为数据。
据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介绍,“华妍”出生至一岁都是跟随妈妈“晔晔”生活在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它的主要食物为母乳,并且学会了行走和攀爬。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第二野化培训圈——天台山区域,这里属于野生大熊猫的自然分布区,区内有拐棍竹和冷箭竹两种大熊猫爱吃的主食。
据介绍,该阶段为大熊猫放归前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华妍”学会了采食野生竹子,在自然水源处饮水。野化培训圈及附近区域多样的伴生动物,如黑熊和野猪等,也为“华妍”提供了识别及躲避天敌和危险动物的机会。
黄炎说,提高人工繁育大熊猫的打斗能力是帮助候选者们恢复野性,在野外真正生存下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野化培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其实躲避天敌和打斗是大熊猫的本能,在妈妈的带领下,‘华妍’练的是攀爬这样‘童子功’,强健四肢。在她独自生活的时候,有伴生动物的情况下,这些技能也在不断加强。”他说。
为减少对“华妍”的人为干扰,避免形成对人的依赖,科研人员每次接触“华妍”时都要穿上“熊猫服”,并在服装上涂抹大熊猫的粪便和尿液,过程中也尽量不发出声音。
“现在的‘华妍’警惕性很高,能识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基本具备觅食、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等野外生存能力,具备放归野外的条件。”黄炎说,在野化培训过程中,大熊猫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一般会在两三只熊猫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仅有一只能获胜放归野外。
与“华妍”同时入选野化培训的另外两只熊猫就没那么幸运:2013年出生的“华荣”已被淘汰;2014年出生的幼崽“蒲蒲”因在第一阶段野化培训圈生活时间较长,无法达到进入第二阶段野化培训的条件,2015年底被淘汰,现已转运到“耿达神树坪”基地进行日常饲养管理。
“华妍”计划于2016年4月进行野外放归,此前大熊猫放归都是选择在秋冬季节,而“华妍”将是春季放归大熊猫的首次尝试。“华妍”现与妈妈生活在天台山野化培训圈内。通过现场观察和音频数据分析,“华妍”与妈妈已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大多数时间“华妍”已经可以独自生活在竹林中。
开展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是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将大熊猫放归到野外小种群的地方,可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回顾大熊猫野化放归之路,有成功也有失败。
“这条路不能停下来,不然会前功尽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李德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