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加坡1月23日专电(记者包雪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究竟是怎样的?通过唐代沉船“黑石号”的珍宝可见一斑。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近期推出“唐代沉船”珍宝展,与参观者分享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沉船的故事。
1998年,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的爪哇海域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因其靠近一块黑色大礁岩,所以将其命名为“巴图西塔姆号”,中文译为“黑石号”。
“黑石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阿拉伯沉船之一,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年代最久远的海洋考古发现之一。由于船上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中有唐代宝历二年的年号,沉船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是迄今打捞上来的最古老的航海帆船。“黑石号”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证明在唐代,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已经存在直接的海上陶瓷贸易。
专家推测,“黑石”号商船装载着货物从中国返回阿拉伯途中沉没在印尼海域。打捞者在船上发现了6.7万多件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其中98%是瓷器,主要有瓷碗、执壶、杯、盘、罐等生活器皿。另外,还发现了三件完好无损的唐代巩县窑烧制的青花瓷盘,曾引起陶瓷界的轰动。
此次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举行的“唐代沉船”珍宝展展出了大量来自“黑石号”沉船的珍贵文物,包括唐代“外销第一窑”长沙窑出产的瓷碗、执壶,产自中国南方的金银饰品、唐代钱币、铜镜等。
亚洲文明博物馆中国馆藏研究员简舒怡告诉记者,这批来自唐代的沉船文物是一个“时间胶囊”,展现了公元9世纪“国际化”的面貌。这艘沉船来自西亚地区,但在东南亚被发现,最主要的是,船上成千上万的文物来自中国,这显示出当时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以及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一件中亚伎乐纹八棱金杯,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唐代金杯。展出的三个兼具中东和中国特色的青花瓷盘,表明当时中国制造的瓷器已开始吸收中东市场的审美元素。
沉船上发现的瓷器既有来自中国北方邢窑的白瓷,也包括大量产自中国南方的青瓷。在发现的青瓷中,除有近200件产自越窑,还有大量产自长沙窑的瓷器。长沙窑青瓷多为模仿越窑青瓷的釉色和造型烧制而成,以日常用品居多,但也不乏做工精致、造型独特的青瓷。这些瓷器深受外国买家喜爱,其踪迹遍布中东和东南亚。
“黑石号”沉船在新加坡东南方约600公里处被发现,表明东南亚马来半岛一带在1100多年前就是国际贸易的枢纽。鉴于这艘唐代沉船揭示了早期的贸易史,新加坡政府于2005年购下这批文物。